English

缩短“时差”

1999-02-24 来源:光明日报 碧涌 我有话说

如果您对电脑不太在行;或者,您的外语不够熟练,我要对您道一声:受累了。

在我们的周刊中,您可能会遇到不少“拦路虎”。IT、ISP、ICP、BBS、Java、Linux……这些洋玩意儿会使您头昏脑胀、不知所云。

但眼下,要谈电脑、谈网络,还真离不开这些词。“网络服务提供商”、“内容服务提供商”,叫起来总是不如ISP、ICP简单、顺口。

谁都不希望汉语中出现外文字母。《离骚》中没有外文字母,《史记》中没有外文字母,《红楼梦》中没有外文字母,中华五千年文明照样灿烂辉煌。

问题是,知识爆炸了。最近20年中产生的科技新名词超过了过去200年的总和。特别是电脑、网络方面的新名词,来得就更多、更快、更猛,根本容不得你一个个按部就班地翻译成“可口可乐”式音、意俱佳的汉语。

你也可以直译,但译文一长肯定叫不起来。Modem译成“调制解调器”,够准确了吧?但实际上在网民中间流行的却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叫法——“猫”。看看你周围的东西就会发现,人们只接受简短的名称。从锅、碗、瓢、盆,到桌、椅、板凳,再到冰箱、彩电、洗衣机,常用的东西没有超过三个字的。计算机也是一样,鼠标、键盘、光驱、主板、软盘、内存……统统两字,连彩色显示器都被叫成“彩显”。

1997年7月,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首批17个与Internet相关的信息科技名词的推荐名,“因特网”的叫法就是从那时才被确定下来的。17个名词不算多,但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了。要知道,每一个词汇的审定,都需要经过各方面的专家反复讨论。既要贴切,又要简单,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记得前两年我参与编辑光明日报《科技周刊》时,光“克隆”、“灵境”这两个译名是否妥当,就有众多的读者各抒己见,争论不休,到最后也没有结果。

英语新词一个接一个地往出冒,汉语译名则要“三思而后行”,这个“时差”永远也不会消失。但是,无论如何,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缩短它。要知道,不管中名、洋名,等叫惯了,约定俗成了,再想改就来不及了。如果这个“时差”越来越大,用不了多久,小学生的作文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句子:“我看了会儿VCD,又唱了会儿卡拉OK,然后,给同学发了封E-mail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